010-65580699

13911529216

24小时服务热线
联手抗“疫” | 文艺战“疫”,怎么打?


联手抗“疫” | 文艺战,怎么打?

   任何一次国家大事面前,艺术从未缺席。庚子新春,新冠肺炎肆虐,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激发文化艺术领域工作者用火热的创作激情,迅速构建网络文艺轻骑兵,通过云端创作、手机录制、线上发布等不见面方式,借助移动新媒体、推出一批文艺新作,为战胜疫情加油,用最快捷的方式和途径,让艺术发挥力量,强信心、暖人心、聚民心,表现出很强的现实回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。

 

作品叠出:能直击心底,才会抚慰心灵

 

   疫情爆发后,各文艺界人士都在第一时间创作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。据不完全统计,此次新创作的抗议歌曲上百首,诗朗诵和曲艺类作品也数量众多。其中占比最多的还属抗疫歌曲,有对白衣天使逆向前行的歌颂,如: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《谢谢你白衣天使》、陕西省演出公司创作的《中国医生》等;有对武汉加油鼓气的支持,如: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《武汉,坚强!》、国家大剧院创作的《团结就是力量 / 为武汉加油》等;有对战胜疫情、迎接明天的的期盼,如:文艺界联合创作的《坚信爱会赢》、山西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的晋剧戏歌《伟大中华永向前》等……这些歌曲不仅对武汉市民给予慰藉,也让时刻牵挂着的人随之动容。

除歌曲外,很多不同形式的抗疫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。北京曲艺团新创的快板作品《防疫正气歌》、京韵大鼓《为逆行者点赞》和相声作品《抗病毒播报》;北方昆曲剧院创作的《端正好·楚江吟》;谢岩、王文水创作的快板书《为逆行者点赞》;李少杰创作的说唱快板书《抗击疫情做防范》;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朗诵剧《唤“福”——梦中童话》;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诗朗诵《万众一心·抗击疫情》等等,这些作品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抒发着抗击疫情的决心与信念。

 

深度反思:是蹭热度还是真情感?

 

   毫无疑问,艺术力量可以慰藉疫情阴霾中的人们,但此次大规模出炉的疫情相关作品也引起更多的媒体及公众反思。

一篇《“感谢”你,冠状病毒君》的微信公号文章让《人民日报》发文批评:“愿创作者们,莫投机、莫得意,练好‘人说话、说人话’的内功,用真心抒写真情,通过更多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的文艺创作,书写和记录现实生活,感国运与时代变化,为最需要的人发声。”

无论抗击疫情,还是抗震救灾,许多文艺作品都是直击心灵的,大众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带来的温暖与感情,但如今面对格式化的旋律、毫无新意的歌词、只重数量不重质量、每天无间断推出来的作品,《音乐财经》对此发表评论认为:“这一次应运而生的救灾歌曲确实太多,而大众反感的是那些虚情假意、充满了空话套话、把疫情当热点的投机作品。”

抗“疫”文艺作品,或者是公益作品,创作的初衷都是为传递正能量,抒发真情感,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。1985年为了帮助解决非洲饥荒,当红音乐人们用自己的号召力在伦敦和费城两地,成就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唱会——Live Aid (拯救生命),并筹集善款超过1.25亿美元;公益歌曲《让世界充满爱》和为非典所创作的歌曲《手牵手》一直传唱至今,鼓舞了不少身患病痛的人的心。此次疫情期间,很多明星演唱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受到关注,《岁岁平安》《武汉不孤单》《我们心在一起》《平凡天使》等,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收听量突破百万,粉丝也受艺人的带领下,捐款捐物,助力当下新冠肺炎阻击战。“立诚”, 将矫情、假思考、喊口号的作品限制在最小程度。创新,用更丰富的形式拥抱互联网,将影响推广到最大范围。行远,用深刻的内涵,让特殊时期出现的作品,具有超越特殊时期的艺术美感,让创作摆脱快餐”“应景的嫌疑。面对灾难、疫情,如何利用自身特点,以及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,创作出长久流传的作品、帮助应该帮助的人群,这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触发的行业思考。